句子
民俗
品牌
特产
景点
名人
名字
测试
热门资讯
工具大全
首页
>
民俗查询
> 山东民俗
山东民俗
枣庄(7)
威海(15)
日照(17)
青岛(18)
德州(18)
滨州(18)
临沂(19)
淄博(20)
潍坊(20)
济南(25)
泰安(27)
聊城(28)
济宁(34)
菏泽(37)
东营(42)
烟台(78)
单县鼓吹乐
单县鼓吹乐为鲁西南鼓吹乐的一个分支,朴实爽朗,优美细腻,富有浓厚的乡土气味和生活气息。它使用的乐器分为吹管乐和打击乐两类。吹管乐有唢呐、笛子、笙、闷子、把攥子。打击乐器有梆子、小镲、小锣、云锣、小鼓等。在鼓吹中,主要的乐器是唢呐。唢呐在单县俗称"喇叭”或"响器”。分为大唢呐、中唢呐、小唢呐和锡笛四种
郯城门笺
郯城门笺郯城挂门笺制作始于明末年间马头镇小马头村,因为是群众性生产制作,会制作的人很多,确切的传承谱系很难认定,目前还在制作这项艺术品的代表性传承人主要集中在马头镇万高册村一带。日前,文化部门走访搜集了具有代表性的凿刻艺人,第一代:张乐祥、张乐付、张乐栋、张道明;第二代:张道奎、张道宽、张道岭、张道
兖州花棍舞
兖州花棍舞,俗称“打花棍”,以其舞蹈道具“花棍”而得名。“花棍”用一米长竹竿制作,当中嵌几根铁轴,每轴穿三、四枚铜制钱,舞时遍身拍打发出沙沙声响,因此又名“沙拉叭子”。相传古时鲁南多灾,灾民沿街乞讨,羞愧难当,遂改求乞呼唤为“唱门儿”,并以“花棍”击节,发展而为“花棍舞”,边唱民歌边舞蹈,歌同多为家
周村芯子
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周村民俗活动异彩纷呈,“周村芯子”是其中最独特的娱乐形式。每当逢年过节,由儿童装扮剧中人物站立在几个人高的细细的芯子上,由人抬着行走,招摇过市,险中求趣,令人叹为观止,是当地人喜闻乐见的活动。周村芯子的渊源大概可以追溯到明清时期,传说泰山奶奶即碧霞元君是周村长山人,三月十五是她老人家的生日。每年从三
柳下惠的传说
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柳下惠(公元前720年—公元前621年)本姓展,名获,字禽,中国春秋时期鲁国人,是鲁孝公的儿子公子展的后裔。“柳下”是他的食邑,“惠”则是他的谥号,所以后人称他“柳下惠”。据说他又字“季”,所以有时也称“柳下季”。他做过鲁国大夫,后来隐遁,成为“逸民”。柳下惠被认为是遵守中国传统道德的典范,他“坐怀
胶州秧歌
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胶州秧歌是山东三大秧歌之一,又称“地秧歌”、“耍秧歌”、“跷秧歌”、“扭断腰”、“三道弯”等,流行于山东省胶州市东小屯村一带。胶州秧歌起源于清咸丰年间,据清代宋观炜所作《秧歌词》的描述推测,当时的胶州秧歌舞蹈动作、行当名称、服装道具等与现在基本相同。胶州秧歌有膏药客、翠花、扇女、小、棒槌、鼓子等角色
山东清音
又名“平调三弦”、“平调清腔”,为山东稀有曲种之一。清末,由青州武大锣传至济南,再由其徒梨花传至济宁,授徒程四妮,四妮再传王凤玉、王凤仙,后分别传至曹州、濮阳。1900年左右,徐州曾有演出。后因其曲调过于委婉,难唱大书,渐被琴书、坠子取代。起初多为女艺人、盲艺人演唱。演唱时,手操琵琶,脚踏“摇金”(
花毽
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毽子,是中国一项流传很广,有着悠久历史的汉族民间体育活动。经常进行这项活动,可以活动筋骨,促进健康。据历史文献和出土文物证明,踢毽子起源于我国汉代,盛行于六朝、隋、唐。2010年5月18日,中国文化部公布了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推荐项目名单(新入选项目)。山东省青州市申报的“花毽”入选,列入
胶东纸斗
纸斗又称纸笸箩,是盛物的容器,在过去,胶东几乎家家都会做。胶东人家爱整洁美观,粮食、衣服、针钱和其他杂物都放在纸斗里。新娘出嫁时,用纸斗盛陪嫁的衣物等,外面再用红布包起来。婚后新娘第一次回娘家,娘家要烙一种小饼,当地称巧饽饽或巧果,让闺女带回去给亲友品尝,余下的让女婿夜晚充饥。这种小饼要烙几十斤装在
长岛砣矶砚雕刻技艺
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整理者李明宁学娟长岛砣矶砚,亦称金星雪浪砚,是著名的鲁砚之一,用砣矶岛特产的金星雪浪石加工而成。以砣矶石制砚始于北宋熙宁年间,兴盛于明、清两代,迄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砣矶砚在北宋时与歙砚齐名,有金星雪浪纹的更是砚中极品,是文人墨客的爱物。砣矶砚,之所以获“金星雪浪砚”的美名,实乃奇特的地质运动所赐。
长岛木帆船制造技艺
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整理者袁克廷宁学娟长岛县的木帆船制造,源于县城北部的砣矶岛,该岛土质硗薄,淡水奇缺,历来以渔业为主。先祖自明末清初,相继进岛定居,以赶海、钓鱼为生或以“家门”(近海)渔场生产为主。为出远洋,渔民便自行设计建造大风船出海作业,至今大风船已伴随岛民们走过了350多年的历程。至清末民初,随着渔场拓宽,渔具
长岛显应宫妈祖祭祀大典
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整理者郭贤坤宁学娟长岛亦称庙岛群岛,是处于中原古文明中心区域内的一组岛屿,独特的地理环境与独具开放性的海洋文化特质,使其成为了族群迁徙与文化传播的一处重要“驿站”,妈祖信仰的北传与北方妈祖文化的形成,正是长岛这一地域与文化特质的反映。北宋嘉佑五年(1060年),妈祖信仰由福建沿海一带传播到了长岛地区
柳琴戏
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柳琴戏俗称拉魂腔,又有拉呼腔、拉后腔等名称,1953年正式定名为柳琴戏。它形成于清代中叶以后,主要分布在江苏、山东、安徽、河南四省接壤地区。柳琴戏的来源有两种说法,一说是以鲁南民间小调为基础,受当地柳子戏的影响发展起来的;一说是由江苏海州传播而来。柳琴戏传统剧目非常丰富,共有本戏、折子戏180个,连
淄博陶瓷烧制技艺
淄博地区从8000多年前就开始烧制陶器,西周时,齐临淄城内已经设立制陶作坊。魏晋南北朝时期,淄博开始生产瓷器,唐宋时期,制瓷技艺不断提高,瓷窑遍布各地,有名的瓷窑有寨里窑、磁村窑、博山窑。明清时期,博山成为全国一个重要的陶瓷生产销售中心。建国后,淄博陶瓷开拓创新,开发出许多新瓷种,刻瓷艺术独具一格,
独杆跷
独杆跷。独杆跷又叫“独脚跷”,发源于清光绪23年(1897年)左右,由大洼村王氏在双脚踩高跷的基础上独创的,至第三代传人王兆杰时已日臻成熟,建国后已传至第六代。其道具为一根高约1.8米、直径4.5厘米的圆木棍,上端钉上一横木抓手,在0.9米处安装一块供人踩踏的踏板,即为独杆跷。其经典剧目为《刘海戏金
担经
民间表演艺术“担经”:担经在鄄城县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它是佛教音乐与本地民歌、戏曲等相融合而形成的一种表演艺术。表演者身穿彩衣,担着经挑,边唱边舞,十分好看。这项古老的民间艺术在鄄城县流传较广,一般在庙会上表演,在本县的沙土庙会、郭北口庙会和信义庙会上均有表演。它常表现民间故事、民间传说,教育人们尊
百兽图
百兽图。百兽图又叫“百兽竹马”,与独杆跷同时起源于清光绪23年。百兽图是民间杂耍的一枝奇葩,表演的主题主要是驱赶瘟疫、降福求瑞,故事来源于民间传说,具有浓郁的神话传奇色彩。全场表现的是八仙骑兽过东海,给上天王母娘娘祝寿的故事。一般在春节至元宵节前演出。专家认为,一个节目同时表现八仙在其它民间舞蹈中是
梆鼓秧歌
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梆鼓秧歌是一种以梆和鼓为伴奏,集唱、念、舞、为一体的民间舞蹈艺术形式,源于历城区港沟镇有兰峪村。明嘉靖年间,有兰峪村有个叫张文宾的铁匠,娶妻柳爱云,生有四个女儿。张文宾不但有一身打铁的好手艺,而且爱读诗书,喜好民间俚语小调,经常在当地扮玩时展示绝技。张文宾乐善好施,喜幻出个人的钱财接济村里孤寡、穷困
抬花杠
抬花杠又称花杠舞,据当地民间艺人讲,是由明弘治年间,人们抬着花篮去祭祀大姑神衍生而来的艺术活动,主要流传于武城县南屯一带抬花杠舞蹈动作粗犷、豪放,其表演形式为两人抬一杠,中间为一0.6米见方的杠柜组成,杠柜上扎竹苗,竹苗上饰绢花、纸花并栓上许多铜铃,顶端竖立一支鸡毛掸,下挂一盏罩红布的华盖,合成一体
加古通
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加古通》亦称“打长板”,流传于济南市平阴县境内孝直镇宋柳沟村一带,距今已有400年历史。由于此舞是用打击乐为伴奏,鼓点打法是击鼓边、鼓心、闷鼓,同时舞者手中道具夹板与锣鼓配合,而发出“加古通、加古通,加古、加古、加古通”的声响,由此而得名。《加古通》历史久远,对其来源比较流行的说法,是源于古时祈雨
第
1
页/共
22
页
首页
下一页
上一页
尾页
各地民俗:
大洋洲
非洲
美洲
澳门
欧洲
宁夏
香港
天津
海南
亚洲
青海
新疆
重庆
西藏
内蒙古
北京
吉林
黑龙江
辽宁
贵州
上海
甘肃
山西
河南
湖北
云南
江苏
广西
湖南
陕西
福建
山东
四川
江西
安徽
广东
浙江
河北
推荐民俗:
冀中笙管乐·十里铺音乐会
九曲红梅红茶制作技艺
推剧
应界坑乱弹
松溪民间版画
旋鼓舞
平阳白鹤拳
东平后布畲族文化节
黄素剪纸
平阳头发吊灯制作技艺
杨源英节庙会
云霄潮剧
瑞安老酒汗传统酿制技艺
政和配茶习俗
长泰明姜制作技艺
芜湖铁画
新娘茶
四平锣鼓
花鼓灯艺术
四堡酿豆腐
坂仔香蕉
安丰塘的传说
九龙舞
高山族拉手舞
大小锣鼓
二声部山歌“双音”
石斛泡制技艺
祠山张渤传说
屏南提线木偶戏
四弦书
民俗——做咸菜
拦手门
小河锣鼓
永川豆豉酿制技艺
甘宁鼓乐
荣昌年猪文化节
巫舞
鞍子苗歌
卡山地毯编织传统技艺
六画山鸡
推荐民俗
冀中笙管乐·十里铺音乐会
九曲红梅红茶制作技艺
推剧
应界坑乱弹
松溪民间版画
旋鼓舞
平阳白鹤拳
东平后布畲族文化节
黄素剪纸
平阳头发吊灯制作技艺
杨源英节庙会
云霄潮剧
瑞安老酒汗传统酿制技艺
政和配茶习俗
长泰明姜制作技艺
推荐工具:
json格式化工具
http状态码
html转义符大全
在线进制转换
重量单位转换
在线统计字数
汉字转拼音
在线长度单位换算
css格式化
网站权重查询
句子大全
民俗查询
品牌大全
在线设计工具
排版工具
特产查询
景点大全
136.la